广州起义纪念馆旅游景区

阅读:0
单位介绍

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中山三路校场北面的红花岗,建于1954年,以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。陵园总面积18万平方米,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。陵区有正门门楼、陵墓大道、广州起义纪念碑、广州公社烈士墓、叶剑英元帅墓、英雄广场等。正门门座是以白花岗石为基础,汉白玉石上配以橙红色的琉璃瓦顶,双阙正面石壁镌刻着周恩来手书“广州起义烈士陵园”8个大字。陵墓大道宽阔笔直,两旁苍松翠柏,其间20个花坛红花吐艳,庄严肃穆。墓道的北端是广州起义纪念碑,其造型别具一格,寓意深刻。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漆金碑名,碑四周刻有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。园区的“血祭轩辕亭”、“中朝人民血谊亭”、“中苏人民血谊亭”、人工湖、拱桥散落在绿树红花之中,晨观旭日于烈士墓包处喷薄而出,瑰丽,因而“红陵旭日”被评为“羊城新八景”之一,1986年又被广州市政府评为“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”之一。

历史文化

    继南昌、湘赣边界等地起义后,中国又发动和领导了广州起义。广州是次大革命的策源地,工农运动曾有很大发展,中国在这里有很好的工作基础。在中共广东省委的领导下,全省工农运动日趋活跃。1927年10月中旬广州市海员举行的罢工,得到各业工人的援助,2万多工人举着红旗,向反动政府示威,显示了广州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力量。11月中旬,粤、桂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爆发战争。认为两广军阀争夺广东地盘的冲突,实际上是工农群众革命潮流的高涨,要求广东省委“坚决地扩大工农群众在城市、在乡村的暴动,煽动士兵在战争中哗变和反抗,并急速使这些暴动会合而成为总暴动,以取得全省政权,建立工农兵士代表会议的统治”。11月26日,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从香港返回广州,秘密召开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参加的会议,具体研究了广州暴动的准备工作,决定乘张发奎的粤军主力调往肇庆、梧州一带,广州市内兵力薄弱的有利时机,组织所掌握的第4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以及工农武装,举行武装起义,并成立了以张太雷为委员长,黄平、周文雍为委员的革命军事委员会,负责领导起义。随后又成立了起义军总指挥部和参谋部,叶挺任总指挥,叶剑英任副总指挥。起义原定于12月12日举行,起义前夕,张发奎对起义的计划有所察觉,准备解散教导团,在广州实行戒严,并调其主力部队赶回广州。在此紧急关头,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提前于11日凌晨举行起义。12月11日3时许,在张太雷、叶挺、黄平、周文雍、叶剑英、杨殷等领导下,教导团全部、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7个联队和两个敢死队共3000余人,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。广州市郊芳村、西村等地的农民约2万人同时举行起义,一部进入市区配合起义军的行动。起义军民经过10个多小时的战斗,歼灭市区守军大部,攻占市公安局、广东省政府等重要机关。当日上午,成立广州市苏维埃政府,临时政治局常委苏兆征为主席(未到职,由张太雷代理)。12日,张发奎所部3个多师和在市区的残部,在英、美、日、法等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支援下,向起义军反扑。起义军前仆后继,浴血奋战,但终因众寡悬殊,遭到严重损失,张太雷和许多起义者英勇牺牲。为保存革命力量,起义军总指挥部于12日夜下达了撤出广州的命令。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于13日凌晨撤出广州,在花县(今花都)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,后转至海丰、陆丰县境,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,另有部分人员转移到广西右江地区,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,还有少数人员撤往粤北韶关地区,加入了朱德、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,后来上了井冈山。军重占广州后,对未及撤离的起义军、工人赤卫队和拥护革命的群众,进行了血腥的镇压,惨遭杀害者达5000余人。广州起义,是对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白色恐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,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,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。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,但起义军民英勇顽强、不怕牺牲的精神,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。

风土人情

    暂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6:00-21:0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广州起义纪念馆旅游景区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